【闪光的你】追“风”者——记公司2023-2024年度优秀中国共产党员郭泽钊同志
来源:党群工作部 作者:李文仪 时间:2025-09-02 字体:[ ]

在风能起舞的广袤大地上,总有那么一群人,于无声处耕耘,在平凡中坚守。郭泽钊同志,便是这其中一员。作为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经理,他以风机为伴,与塔筒并肩,十几年如一日地扎根风电一线,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。荒原踏遍,青山作证,他默默守护每一台风机平稳运转,把岁月的年华写进绿色能源发展的脉搏里。

扎根一线,尽显奋斗精神

工作中的郭泽钊,是扎根风电项目一线的“拼命三郎”。多年来,出差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。他舍小家为大家,把对家人的愧疚深藏在心底,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热爱的风电事业之中。

每到一个新项目,他总是率先带领队伍深入现场,实地勘察道路情况。“这条路大车能不能上?坡度大不大?转弯处有没有空间?”他一边仔细查看,一边和运输队长反复沟通,“咱们多跑一段、多看一点,后续运输就更顺一些,不能因为路况耽误了工期。”通过反复比对和实地探勘,他一次次为风电机组运输找到更安全、更经济的路线,为项目顺利推进打下基础。

而在塔筒制作基地的选择上,他同样坚持“就近、便利、可靠”的原则。“交通条件要跟得上,制造能力更要靠得住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为此,他常年在外奔波,足迹遍布全国——从江苏无锡,盐城、到天津、安徽亳州,阜阳;从江西宜春、湖南宁乡,到广东东莞、广西钦州;再北上山东菏泽,辗转河南开封、洛阳、汝阳,西至甘肃张掖、宁夏固原,还远赴辽宁、吉林等地实地考察生产基地。每到一个厂家,他不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情况,更坚持走进生产车间,仔细查看起重设备、测量堆场容量、评估管理团队。“合作不是只看规模,关键要稳,要能履约。”他认真说道。通过对当地厂房布局、生产起重能力、场地储运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的全面摸排,为后续项目的有效履约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专业管控,推动项目发展

在材料管控这一关键环节上,郭泽钊始终秉持一丝不苟的态度,将严谨细致贯穿于每一个步骤。每当一批新材料运抵塔筒基地,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组织相关人员展开清点工作。烈日下,他手持送货单,一件一件地核对材料型号与数量,不时与基地负责人员交流确认:“这一批高强螺栓的规格都核对清楚了吗?”“钢板厚度和质保书是否一致?”他语气沉稳,目光如炬,不留任何模糊空间。

完成数量清点后,郭泽钊迅速将签字确认的送货单整理归档,高效办理材料的出入库手续,确保物流与信息流同步一致。他还主动协调质检团队,严格执行材料入场检验标准。每当质检人员使用仪器抽检时,他常在一旁认真注视,不时叮嘱:“生产质量要重点管控”“油漆漆膜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”,确保每项指标合规合格。

他详细记录材料信息,建立健全的台账系统,做到每一批材料来源清晰、状态明确、去向可溯。遇到信息不完整或数据存疑的情况,他会立即与供应商沟通核实,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此外,郭泽钊高度重视ERP系统的数据录入与更新工作,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。他常说:“材料管理不能只靠人盯人,系统数据才是我们决策的依据。”正是在他的推动下,材料管理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纸质台账向数字化、规范化与精细化的全面转型,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。

倾囊相授,发挥党员作用

作为中国共产党员,郭泽钊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尤其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引导。当发现新员工因工作地点偏远、任务繁重而产生不适应时,他会主动约他们聊天:“刚来这里还习惯吗?有什么困难别憋在心里,随时可以找我聊聊。”有年轻同事坦言:“郭哥,说实话,这荒郊野外的,活儿又重,有时候真觉得扛不住。”郭泽钊一边递过安全帽一边笑着说:“我当年也这么过来的。走,跟我去车间转转,咱们边干边学。这过程你亲自体验过一次,就不觉得难了。”他经常带领项目部新员工深入生产车间,在每一道工序前现场讲解专业知识,以“理论+实践”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指导,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技能、胜任岗位,真正实现从“新手”到“能手”的转变。


当看到一座座电力“风车”在高山之巅随风转动,将清洁能源送入千家万户,郭泽钊觉得,所有的奔波、坚守与付出,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。迎风而立的一座座塔筒,不仅承载着他和团队日夜奋战的心血,更见证了一名电建人脚踏实地、不负使命的奋斗历程。未来,他仍将带着这份热爱与责任,继续穿梭于祖国的大江南北,在追风逐电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
浏览次数: